减税“强心剂”!集成电路产业链迎重磅政策大礼包
- 发稿时间:2020-08-20 01:08:08
- 浏览次数:1741
8月4日,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若干政策》)。
5000多字的文件涵盖了财税、投融资、研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等8个方面,总计出台了40条支持政策。
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持续出台扶持政策,支持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2020年
《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2011年
《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2000年
《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新政策的落地长期利好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加速半导体国产化进程。
罕见力度税收优惠
此次《若干政策》有关集成电路企业和项目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涉及企业所得税和进口关税:
1、集成电路的生产领域
税收新政对28纳米以下制程的生产企业和项目优惠力度最大,符合条件的,在长达10年的期限内都免征企业所得税。
这鼓励更多企业投资28nm以下线宽产线,国内集成电路制程迭代速度有望加速。
2、集成电路的设计领域
依照此前的政策规定,芯片设计企业享受“两免三减半”政策。本次政策中,芯片设计企业最高享受“五免+后续年份10%”的优惠政策。《若干政策》还提出了区分“一般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与“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不同税收优惠政策:一般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执行“两免三减半”的税收政策, 重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执行“五年免税+后续年份10%税率”。
3、设计、装备、材料、封装、测试环节
国家鼓励的相关领域企业和软件企业,自获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此外,在投融资政策方面,《若干政策》新增“鼓励复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加大对集成电路产业的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
在IPO政策上,《政策》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上市融资;加快境内上市公司审核流程;通畅相关企业原始股东的推出渠道。
随着国产替代呼声高涨,国内半导体产业备受关注,而市场显然也给予相关上市公司以更高的估值。
目前,在科创板市值排名前十的企业中,半导体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稳步前进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同比下降12.8%到4089.88亿美元。
反观国内2019年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7562.3亿元,同比增长15.8%。其中,设计业销售额为3063.5亿元,同比增长21.6%;制造业销售额为2149.1亿元,同比增长18.2%;封装测试业销售额2349.7亿元,同比增长7.1%。
同时,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9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3040亿美元,同比下降2.2%。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金额1015亿美元,同比增长20.1%。
虽然整体贸易逆差仍旧非常巨大,但能看出越来越多国产半导体被国外终端商所认可。
在进口金额同比降低2.2%的同时出口金额获得高增长,更加凸显出国产半导体产品的竞争力大大增强。
产业链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
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集成电路与软件,在发展过程中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投厂生产通常需要大量的资本开支,同时回报周期较长,对集成电路企业的资金实力有较高的要求。
其中,设计、代工、分装测试等各个细分赛道都在发展,未来会有更多新公司进入市场,也将带来更多的投资机会。目前业内很多是科学家通过个人信用担保、抵押担保贷款,或者是天使投资人的投入来撑过前期阶段,但这种小笔小笔‘添薪式’的投资并不利于集成电路的快速成长。
此次《若干政策》支持集成电路企业、软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股权质押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供应链金融、科技及知识产权保险等手段获得商业贷款,同时还有不同程度的所得税减免,缓解了大批集成电路企业的资金压力,大大促进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
更深入的来看,免税政策是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尝试和突破,集中精力去攻克集成电路产业中材料、芯片、设备等关键环节。免税政策可以使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利润率大幅度上升,但最重要的是增强了从业人员的信心。
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下,多国政府加强本国产业保护,我国芯片领域要想解决“卡脖子”问题,必须通过扶持自主可控相关行业来破题。强调通过自主研发、自主创新,包括对外合作,集中各种资源,来实现国家在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发展当中的突破。